阳光少年主旨
阳光少年主旨思想——
文化贵族:高贵,卓尔不凡
【分析与说明】:
“贵族”其实是个中性词,当年法国政治学家托克维尔说:“贵族精神的实质是荣誉”,并不是富有就是贵族。贵族及其精神和气质可以代代相传,其核心体现在荣誉、责任、勇气、自律。
在阳光少年的活动中,非常有必要树立高尚的目标;在人们的理念中,有必要认识贵族精神的精髓。
文化是人类意识的高雅殿堂,阳光少年文化活动传播的是高尚的主旋律文化,教导孩子们具备文化的素养,社会的担当,自由的灵魂,她培养文化气质,她修塑品格,奠基人生。
【主旨思想】:
阳光少年活动的主旨思想是:文化贵族——高贵,卓尔不凡
文化贵族具备以下特点
1、 文化的教养,抵御物欲主义的诱惑,不以享乐为人生目的,培育高贵的道德情操与文化精神。
2、 社会的担当,争当社会精英,严于自律,珍惜荣誉,扶助弱势群体,担当起社会与国家的责任。
3、 自由的灵魂,独立的意志,具有道德的自主性,超越时尚,不为他人意见所奴役。
【参考素材】:
什么是贵族?在很多人的意识里,富与贵没有区别。事实上这是两回事儿,富是物质的,贵是精神的。贵族,是指一种精神,先是文化的教养,抵御物欲主义的诱惑,不以享乐为人生目的,培育高贵的道德情操与文化精神。二是社会的担当,作为社会精英,严于自律,珍惜荣誉,扶助弱势群体,担当起社会与国家的责任。三是自由的灵魂,独立的意志,在权力与金钱面前敢于说不,而且具有知性与道德的自主性,能够超越时尚与潮流,不为政治强权与多数人的意见所奴役。
很多人理解的贵族生活,是住别墅、买宾利车、打高尔夫球,是挥金如土、花天酒地,是对人呼之即来,挥之即去。这不是贵族精神,这是暴发户精神。贵族精神从不与平民的精神对立,更不意味着养尊处优、悠闲奢华。而是以荣誉、责任、勇气、自律等一系列价值为核心的先锋精神。贵族精神是高尚的、崇高的;宏伟的、壮丽的、卓越的;杰出的、极好的;有教养的、有传承的……
世界著名的贵族学校伊顿公学要实行严格和艰苦的军事化训练,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律精神。真正的贵族一定是富于自制力,一定是有强大精神力量的,而这种精神力量需要从小加以培养。伊顿公学也确实用这种方式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人物,比如打败拿破仑的那个威灵顿将军,就是伊顿公学的高材生。威灵顿是世界军事史上非常有名的人物,他在和拿破仑进行决战的时候,曾经留下过一句非常有名的话。当时他冒着炮火在前线观察敌情,他的参谋人员多次劝他早点撤下去,因为前线太危险,可是威灵顿就是不动,参谋人员只好问他,您万一阵亡了有什么遗言?威灵顿头也不回地说,“告诉他们,我的遗言就是像我一样站在这里。”
在中国人的概念中,贵族学校就应该享受贵族般的条件,有贵族样的生活。但是英国贵族学校的学生睡的是硬板床,吃的是粗茶淡饭,每天还要经过非常艰苦严格的训练,这甚至比平民学校还要辛苦。在大多数中国人的意识里,富与贵是一样的,没有什么区别。但事实上这是两回事儿。富是物质的,贵是精神的。
贵族精神,首先就意味着这个人要自制,要克己,要奉献自己,服务国家。
英国的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,毫无疑问,是贵族。英国皇室把他们送到陆军军官学校去进行学习。毕业后,哈里王子还被派到阿富汗前线,做一名机枪手。英国皇室知道哈里王子身份的高贵,也知道前线的危险。但是他们公认:为国家奉献自己、承担风险是贵族的本职,或者说是本分所在,是理所当然的。
1910年10月28日,一位83岁高龄的老人,为了拯救备受煎熬一生的灵魂,决意把所有的家产分给穷人,随后他离开自己辽阔的庄园出走了,带着聂赫留朵夫式的忏悔,最终像流浪汉一样死在一个荒芜的小车站……他就是俄国伟大的作家托尔斯泰。多年后,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在评价托尔斯泰时这样感慨道:“这种没有光彩的卑微的最后命运无损他的伟大……如果他不是为我们这些人去承受苦难,那么列夫•托尔斯泰就不可能像今天这样属于全人类……”
这几位主人公尽管命运不同,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:贵族。
贵族代表了尊严和品行。
西方直到18世纪,贵族依然在主流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,直到今天,英国仍然保留着贵族的爵位、封号。英国的贵族制度之所以能延续至今,是因为得到了大家的认可。英国的老百姓普遍认为,贵族精神代表了一种尊严,一种高超的品行。